辽宁中医药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沈阳市,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其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辽宁中医学院,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和高级护理人才以及为中医药行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医药院校。建校50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推进研究生及七年制本硕生教育,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医药学科优势突出,其他相关等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中医药高等教育院校。
辽宁中医药大学有在校生规模万余人,包括博士后人员、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和专科生;设有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杏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学院;拥有1个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8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17个二级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1个研究院、6个研究所、2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拥有1000M主干、100M到桌面的校园网络系统;图书馆藏书80多万册;近年来,学校获得中医、药学和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的教授评审权;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获得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3项省级精品课;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医院均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直属附属医院拥有局级重点专科、专病医疗中心5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医疗中心11个;建立了30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有24家药学实习基地。[1]
设有13所二级学院、设置12个本科专业,涉及医学(含药学)、工学、管理学3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具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 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17个二级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1所研究院,6个研究所,2个图书馆、1个医史教育博物馆、1个中药标本馆、1个解剖标本馆。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247人;学校有国家级名师1人、国家级名医17
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教师44人,省级名医23人,省部级科技拔尖人才1人,省部级学术带头人1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有1名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在“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遴选中,有8名教师入选百名层次,32名教师入选千名层次;2003年有10名主任医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重点培养对象,入选人数之多居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学校所在地沈阳市是中国北方第一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沈阳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
温为8.1℃左右,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约24.0℃;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约-8.5℃。沈阳有2300余年历史,境内人口为720万,除汉族外,还有满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蒙古族等32个少数民族聚居,有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文化。沈阳城历史悠久,是清帝国的发祥地,留有许多与清朝古建筑和文物,以沈阳故宫及众多陵园而最为闻名。
沈阳市的旅游景观丰富,新乐遗址,寻古探幽,返朴归真;沈阳故宫、皇家陵寝(福陵、昭陵) 雕梁画栋,雄浑威严;植物园奇花异草,争奇斗艳,辉山风景区踏青、滑雪、骑马,新奇刺激;总之沈阳的四季景致,美不胜收。
学校北倚清皇陵,南望清故宫。地势优越,出行方便。每逢新生入学,学校都组织省内旅游,或登山,或游水,或骑马,总使学生留连忘返。
沈阳市是中国北方交通中心,四通八达,每天火车有几千列驶向各地,几百个航班进出空港,由此出行,坐车、乘船、搭机可周游中华甚至全球。
图书馆藏书81余万册,电子图书2.3万册;建有设备先进的多媒体阅览室、视听阅览室等11个阅览室。在馆藏建设
上突出中医特色,收订全部中医药核心期刊。藏有中医古籍18000多册,其中含有孤本﹑善本等珍贵文献及四库全书等。辽宁中医药大学拥有三所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也是辽宁省中医院,始建于1956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建设,已成为东北地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近几年来,医院在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又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荣誉奖、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是全国首批“治未病”定点医院、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重点单位、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及辽宁省中医医疗集团董事长单位。2008年,医院积极申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进展顺利。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实施“三名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7个国家重点专科,确保了在全国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血脉病研究室”、“毒热病研究室”为国家重点研究室;相继中标国家级、部级、省级等纵向课题1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项目1项、“973”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6项、国家科技十五攻关课题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7项,卫生部、教育部、中管局课题10余项,获省市科研成果奖96 项。医院现已拥有国家级名医12名、省级名医3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9人,极大地提升了在全国的学术地位。
学校研制成功的治疗非依赖型糖尿病“降糖丸”、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生血片”等中药新药,疗效显著、畅销国
内外。研制并转让的“骨疏康”,是中国第一个上市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纯中药制剂。近两年来,学校获得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科研影响、科技实力和科研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是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目前已经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70个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及合作办学项目,承办了多次国际型学术会议,具有一定的海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院或学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堪培拉国际中医药论坛、第五届国际天然药物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推进了中医药事业发展。
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着“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办学理念,实施“名校、名师、名科、名医”战略,构筑沈阳校本部、沈阳苏家屯校区和大连产学研基地的“一校三区”发展格局,形成“南药北医”的战略布局,致力于培养服务于医疗、教育、科技生产一线的一流中医药人才和为中医药服务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正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大学目标扎实迈进。
辽宁中医药大学原名为辽宁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1958年8月,经辽宁省政
府批准,在辽宁省中医院、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基础上,组合成立了辽宁中医学院。从此,掀开了辽宁省中医高等教育崭新的一页。在“七五”期间,学校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辽宁中医药大学(大连)国际医药教育学院是一个培养高级中医、针灸推拿、中药、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的对外办学
单位,是专门为世界各国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学院地理环境优越。地处海滨城市大连开发区,三山环绕,大海拥抱的双D港湾,毗邻金石滩旅游区,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大连又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水、陆、空交通极为便利,大连国际机场是一个可供各种大型客机起降的现代化航空港。学院教育环境良好。辽宁中医药大学(大连)国际医药教育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校舍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国际医药教育中心大楼”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是一幢集教学、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大楼。学生公寓有单人房间、双人房间和高级房间,各类房间内均配备卫生间,学生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教学中心装备齐全,环境幽雅,有完善的电化教学及实验设备。能为来院学习的各国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院学科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辽宁中医药大学国际医药教育学院以大学本部为依托,学院设有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学历教育层次,开设中医、针灸推拿、中药、护理、中西医结合、中医养生康复医学等专业,还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要求,开办各种类型的短期学习班。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前身是辽宁中医学院杏林学院)成立于2001年7月,2004年3月被国家教育部批准辽宁中医学院杏林学院(独立学院)--全日制本科高校。2006年3月28日,经辽宁省教育厅审核、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是依托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学科基础,根据现代中医药技术发展和地方社会需求设置专业。目前,设有中医学、中医学(全科医生)、中医学(美容方向)、中医学(骨伤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全科医生)、中药学、中药学(经营管理方向)、制药工程、护理学、针灸推拿学等10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学院面向省内外招生,目前在校生近1631人。师资队伍主要是由从事多年教学和临床经验的老师组成,共同承担着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优秀人才的光荣使命。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充分发挥辽宁中医药大学综合办学优势,继承发扬“勤奋务实”的优良校风,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坚持“两优、两重、一适应”的办学思路,突出中医药办学特色,因材施教,严格管理,致力于为辽宁省以及全国的经济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的二级学院,是培养护理、药学、医学相关类各专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等学校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乔松路2号,占地11791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7788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图书馆、文体馆、体操馆、中医美容和口腔技术专业实训楼、办公楼、学生公寓以及综合服务楼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16万元,建有功能完备、覆盖广泛的10兆多功能校园网,有2个多媒体教室,120个座位,教学用计算机558台,藏书25万余册,全部实行自动化管理,具有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条件和专业实训基地。
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院所(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合一的院校,既承担医药行业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任务,又承担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学院设有医学技术系、药学系、生物技术系、护理系、卫生管理系、公共基础部、医学基础部等7个系部,开设口腔医学技术、医疗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技术方向)、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医药营销(药品营销方向)、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医药营销(医疗器械营销方向)、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医学营养、家政服务、医学检验技术、护理、护理(涉外护理方向)、护理(社区护理方向)、法律事务(医事法律方向)、医疗保险实务、心理咨询等23个专科层次的高职专业或专业方向。根据省教育厅、省卫生厅[2006]138号文件精神,我院还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卫生学校联合举办普通中专教育,开办护理和药剂(药品营销方向)两个专业。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均可免试入学,学制两年。
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确定的承担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院校之一。现有专任教师16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44人,副高职以上的45人,“双师型”教师占54.4%;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7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0人,从实训基地和教学医院聘请兼职教师41人。
为大力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在沈阳、大连、广州、珠海、上海、北京、长春等地建立了120个稳定的教学实训基地,辽宁省人民医院为学院临床学院;解放军202医院、辽宁电力中心医院、鞍山市汤岗子理疗医院等12家大型综合医院为学院的教学医院;上海浦单达口腔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辽宁成大方圆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大连珍奥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为学院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由于学院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几年来,就业率逐年攀升,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建院以来共承担省级以上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55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9项。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护理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中药药剂学》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5本,其中2人任主编,3人任副主编。学院主办的《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杂志自1984年创刊以来,连续5次获得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